在企业关键业务领域,x86架构与小型机之间的博弈,一直就没有停歇过。两者除了在技术、合作伙伴等领域的“比拼”之外,对于“Open”理念的不同解读,也在市场上被广泛热议。“Open”理念,在今天的IT业界已经成为一个共识。但是,“Open”的实现路,x86架构与OpenPOWER却大相径庭。
x86架构在企业关键业务领域,从始至终就在打造一个“Open”的价值链。与其恰恰相反,OpenPOWER的诞生,源于一种对小型机传统商业模式的自我否定。当Power小型机长久赖以为生的“利基市场”已经无法在养育这头“恐龙”时,它不得不向“Open”做出一种妥协——OpenPOWER。
面对这样的窘境,OpenPOWER不得不面临一个两难的处境。一方面,OpenPOWER由于其诞生缘于“被迫”,因此它需要快速解构自身长期以来依靠封闭IT架构建立起来的利益群体;另一方面,OpenPOWER还需要借助IBM,这个最大的支持者的现金,尽快重构起它的生态环境。但是,IBM有耐心或是有真心来经营这个价值共同体么?
关于“本钱”——现金的挑战,最近半年IBM在Power小型机领域的业绩表现,着实令人忧虑。Power小型机在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去年下跌14%,二季度同比去年则下跌24%。请注意,在这里还没有列举IBM同时期在大型主机业务层面下滑的数据!z Systems业务第二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40%。
Power在业绩上的差强人意,让人们有理由担心IBM在资金上能否长期坚挺OpenPOWER。更加令人值得忧虑的是,开放的生态环境不是一蹴而就的,即便是最普通的渔夫也知道养鱼与捕鱼之间的关系。但是,从各种OpenPOWER的推广场合之中,人们不乏反复听到IBM在极力描述OpenPOWER的盈利模式与ARM的模式极尽相同。这种信息的传递不得不让合作伙伴、企业用户产生OpenPOWER的出现,实际上是为了缓解IBM在Power小型机销售乏力的窘境,而另起炉灶的一种“谋生”方式。IBM依靠授权收入尽快给Power小型机业绩下滑止血的心情,在其2016年第一季度财报中表露的一览无遗。“We also continue to see good traction with the OpenPOWER foundation-based innovations, which will ultimately drive adoption of the Power platform and provide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ome.”
在OpenPOWER的生态中,人们可以看到另外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身影,即Google。在这里,我们并不像推测如果没有Google的“背书”,Power小型机的“开放”转型是否会真的发生。但是,Google对OpenPOWER的支持,是否就意味着国内企业在“互联网+”转型过程中,对其会产生更多的青睐呢?答案是否定!ITHowBiz 睿·信科技,在2016年2月针对国内117位CIO、IT高管进行的调研中显示,75.21%的被访者认为x86架构的IT基础架构更加有利于企业实现“互联网+”转型,只有9.4%的企业用户认同OpenPOWER架构在“互联网+”转型中会体现价值。
业务目标为驱动的“互联网+”转型,对企业IT高管而言更加注重“Open”的商业价值实现。OpenPOWER所描绘的“Open”价值链,不仅显得过于“冗长”,而且还让企业用户担心这种“冗长”的价值链之中掺杂着太多的利益纠葛。也许正是这样的原因,在ITHowBiz 睿·信科技在询问117位有关“哪类技术阵营,更加有利于企业构建‘开放’的IT基础架构?”问题时,竟然79.39%的回答选择了x86架构,而OpenPOWER得到的认可仅仅为8.55%。
面对OpenPOWER最终的买单者——企业用户的极度忧虑,OpenPOWER更应该着手去广泛播撒鱼苗,而不是花费精力去畅想借助IP授权模式,收取那些根本无法动摇x86架构市场地位的专利费上。也许,市场——企业用户,留给Power小型机的喘息时间真的不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