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喜欢,不妨分享一下哦~
大家可能会问,为什么这两天都在转载别人的文章,其实原因是这样的:雨神我写了一些原创的文章,至少有两篇而且还很不短。但是由于一些原因不方便现在就发,需要的等到合适的时机。因此,就只能转载一些其他有价值的文章了。希望大家也会喜欢。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,本号已获得授权
作者:黄继新
链接:http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20592179/answer/15583613
来源:知乎
微博上有一个以讹传讹的漫画(http://weibo.com/1771140437/ydaox3d5K),称 「A 盘是 3.5 寸盘,B 盘是 5.25 寸盘」。这个九格漫画中的前五格都是错的。
@cOMMANDO 的回答非常赞!简洁,清晰,信息量大,并且有趣,所用比喻毫无任何牵强。强力推荐大家阅读。有知友提到了 StackExchange 上相同问题的回答 [1],我觉得写得还不够好,我来提供一个不如 @cOMMANDO 有趣但信息量更大的回答吧!
A 盘和 B 盘都是软盘。不!分!大!小!也不分尺寸!最早的 A 盘 B 盘都是 5.25 寸盘好不好!软盘尺寸变小只是技术进化的结果!(啊,嚎叫一下好酥服……)
--------------
简要回答
--------------
1970 年代末、80 年代初的微型电脑,只有一个软盘驱动器,盘符「A:」(即 A 盘)。
电脑只有一个 A 盘的时候,就是 5.25 寸盘。
一个软驱其实是很不方便的,随着 5.25 寸盘的普及,盘片和驱动器价格都降下来,很多个人电脑开始配上双软驱,第二个软驱便被赋名 B 盘。
因此,A 盘和 B 盘最早开始并存的时候,就是双 5.25 寸软驱。
后来 3.5 寸盘问世,存储量更大,体积更小,于是个人电脑开始逐渐配备 3.5 寸软驱。
由于当时市面上还有大量 5.25 寸盘在使用,电脑厂商不敢贸然直接废弃 5 寸软驱,于是出现了 3.5 寸+5 寸的双软驱组合。(这个时候,那副漫画作者的记忆开始出现了吧!)
之后还有电脑配备了两个以上软驱,MS-DOS 5.0 之前,盘符命名顺延,即 C: D: E: ……
MS-DOS 5.0 之后,强制指定主硬盘主分区(亦即题主所说的「第一个盘」)盘符为「C:」,主硬盘其他分区(以及更多软驱)盘符都从 D: 开始顺延。
Windows 面世后,继承了 MS-DOS 的传统。于是,盘符 C:(即 C 盘)固定下来。后面再普及开来的光盘驱动器、闪存驱动器、网络驱动器都顺延。
因此,顺便指出使徒子漫画中的错误(对事不对人哈):
第一格:5.25 寸盘很早就是 A 盘。
第二/三格:5.25 寸盘是被 3.5 寸盘淘汰的,远没等到光盘普及。
第四/五格:3.5 寸盘被淘汰的时候,U 盘、SD 卡等闪存介质根本还贵得要死。
--------------
加长回答
--------------
同学们(我一直讳用这个词,现在不得不拿出来了)!
你们之中真的没有人用过只有一个 5.25 寸盘驱动器的电脑吗?
你们之中真的没有人体会过告别 DISKCOPY A: A: 时的巨大喜悦吗?
你们之中真的没有人见过下面这个高级货吗?
其发明团队的老板艾伦·舒加特(Alan Shugart)后来离开 IBM 自立门户,创办 Shugart Associates,该公司也成为 8 寸盘的市场老大。
8 寸盘,没能在微型计算机上普及开来。对于个人电脑来说,体积还是太大了,并且价格昂贵,一个 8 寸软盘驱动器的价格,比一台微型计算机整机还贵。
5.25 寸盘,也正是 Shugart Associates 于 1976 年发明的。原因很简单:8 寸盘太大啦。
Shugart Associates 的一个大客户——当年大名鼎鼎的王安电脑的创始人王安,一次在吃饭时对 Shugart 总裁说,我要推出的新款字处理机很小巧,8 寸盘太大,给我弄个尺寸更小的来。Shugart 的总裁问王安:你觉得多大合适呢?王安指着桌上的方形餐巾纸说,这个尺寸就不错。王安电脑的 PSC-II 也成为计算机史上第一台内置 5.25 寸盘的微型机。
【题外话之 1】5 寸盘的发明和老舒加特没有关系,因为他在此之前两年就被董事会扫地出门,原因是公司业务不济,董事会和投资人希望他集中精力发展软盘业务,而舒加特却固执地非要继续做和 IBM 竞争的整机产品。
【题外话之 2】舒加特被踢走之后,另起山头,不过这回终于乖乖地做了一家专门做存储的公司(你说他作不作),但公司名字叫 Shugart Corporation。后来 Shugart Associates 被施乐收购,施乐起诉舒加特的新公司名称,于是,新公司更名为 Seagate(眼熟吧?)。
3.5 寸盘,是 1980 年代出现的,因为随着微机的体积进一步缩小,5 寸盘又显得大了。
在早期,很多家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 3 寸软盘标准。由于 5.25 寸盘市场占有率太高,于是哪家的 3 寸盘标准都因为力量分散而推行不开。
1982 年,微软盘业委员会(MIC)基于索尼 3 寸盘的设计,制定了统一的 3.5 寸盘行业标准,这才为 3 寸盘的普及铺平了道路。
真正推动新 3.5 寸盘行业标准获得市场成功的,是 1984 年问世的苹果 Macintosh 电脑,它压根儿就放弃了 5.25 寸盘软驱,而内置了一个更优雅的 3.5 寸盘软驱。
(完)
这是转载的推送,欢迎分享到朋友圈
如果需要转载,请联系原作者
关于我:
CaiXy,有的时候被称作“雨神”,计算机专业研究生,混过7年MUN,打过4年辩论,读过一些书,看过一些新闻,写过一些东西,偶尔搞个大新闻。
摆事实,讲道理,有态度,有立场。
如果你喜欢,可以点赞,可以分享也可以向好友推荐本号。这里有关于MUN,华语辩论,新闻评论,书籍推荐和计算机技术等内容的推送。
长按二维码可关注,谢谢啦~